新宁县文体广新事业专项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实现我县“十四五”时期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做出新的贡献,结合新宁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十九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旅广体的优势,加大力度实施文化、旅游、广电、体育惠民工程,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先进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县文化旅游特色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征集、评价和反馈机制,持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能力,以文化服务的繁荣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深化改革。在转变职能基础上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在坚持导向基础上创新文艺创作生产传播评价机制;在标准均等基础上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体系建设基础上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在融合发展基础上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在简政放权基础上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统筹各种资源基础上提高文化“走出去”水平。
——坚持法治引领。把深化文化法治建设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规章制度和规范公正文明的文化行政执法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提高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开放创新。探索建立文化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与设计业、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文化共享惠民、文化展示传播、文化营销推广;培育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总体目标
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实现均等化,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独具崀山民俗风情的文化产品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高素质文化体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文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崀山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子,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四、具体任务
(一)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1、修建新宁县文化体育中心。包括全民健身广场(包含一个通透式体育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
2、修建崀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包括核心营地、自行车赛道、徒步道、房车营地、自驾游营地、水上运动基地、高空滑翔基地等。
3、修建城郊体育公园。
(二)文化艺术工作
1、每年组织举办1—2次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崀山风”文化建设系列活动。
2、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和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按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送戏下乡任务,编排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节目,辅导当地农村、社区文艺团队,强化农村文艺队伍与城市社区队伍间的互动,不断丰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艺队伍的演出质量,积极推进城乡群众文化一体化进程。开展高雅艺术进县城进校园活动。
3、制定文艺创作生产任务和目标,设立文学艺术创作专项资金,建立长效的文学艺术原创奖励机制。
4、充分挖掘和开发我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文化、饮食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等资源,开拓创新,创作和编排出旅游市场需要的精品节目,在景区(点)驻场演出。
5、实施舞台精品工程,创作排演和提升2—3台富有思想内涵和崀山特色的精品剧(节)目,既能参加上级组织的艺术展演评比,又可在全县巡回演出。
6、落实“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组建新宁县文体志愿者队伍,深入到各乡镇、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7、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辅导人员的综合辅导能力,扩大辅导范围,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纯公益性的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班,每年有计划的安排专业人员下乡镇、进单位、进社区辅导。
8、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图片、影像等资料。挖掘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申报工作和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建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将已申报成功的省、市级非遗项目进行整合编排,以民俗艺术的形式向游客展示。
9、整合演艺资源,鼓励文化传媒公司在条件成熟时整合全县文艺表演团体,打造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全县大型文化演艺集团,实现剧场、技术、人才等资源整合,提高艺术资源利用率。
(三)文物工作
加大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积极抢救、科学保护、有效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努力构建多层次保护和开发利用体系,加快推进新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1、继续实施完成“西村坊古民居” 传统村落抢救性保护工程,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西村坊古民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纳入了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试点。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完成“西村坊古民居”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艺术、科研、人文价值,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放生阁”提质改造二、三期工程;完成水口李氏宗祠修缮工程;加快完善刘氏宗祠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搞好刘氏宗祠对游客的开放工作。
3、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努力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组织专家学者对“西村坊古民居”、“中龙院”、“三渡水牌楼”进行深入考察调研,努力将“西村坊古民居”、“中龙院”、“三渡水牌楼”捆绑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4、加快博物馆建设,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盘活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楚勇陈列展向世人展示楚勇文化。加快新宁县博物馆建设,改善库藏文物的保护条件,并对游客与市民免费开放,大力推广我县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俗文化。加强文物普查工作,对全县各类文物进行系统地登记、整理、入库归档,充实库存文物内容,切实做好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
(四)图书工作
1、图书馆新馆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力争建一个软硬件设施都达标的县一级图书馆,打造空间资源一体化的复合型图书馆。
2、文献资源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第三方走访调研等线上、线下动员宣传方式,加强与群众互动沟通,积极了解群众阅读需求,合理调整图书采购策略,增加纸质图书、期刊和报纸的种类,积极引进数字文献资源和优质的免费在线阅读资源,加强古籍和地方文献收集与保护工作。
3、读者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完善服务手段,提升图书馆专业化水平,为读者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为特殊群体、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少年儿童提供特殊服务,努力打造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加强与省、市图书馆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收集整合县域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继续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优化网络系统,升级管理软件,加强病毒防患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网络服务能力。
4、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加强总分馆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整合县级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馆(站)、农家书屋资源,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整体、协调、快速发展,更多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打造智慧图书馆和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加快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5、全民阅读。创新模式,针对不同人群,认真策划和组织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办好“书香湖南”系列读书活动,举办公益讲座;学习借鉴先进宣传推广手段,大力推进数字化图书馆、手机移动图书馆等新型阅读形式;充分发挥榜样名人带动作用,组织文化名人成立阅读引导团队,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全民阅读,促进全民阅读常态化。
6、基层服务。完善“农家书屋”,积极主动收发书屋配套设施和书刊,完善各乡镇书屋详细档案,健全借阅等相关制度,组织“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加强基层辅导,根据农民的需求,积极主动为农民提供种植、喂养方面的书籍或其他信息资料,鼓励科技致富,推动科技下乡,致力建设学习型农村。
(五)广电工作
推进广播电视民生工程。“村村响”覆盖率力争达100%,抓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推进实施无线覆盖提质工程,改善群众观看条件,形成定期放映模式。智慧广电得到普遍应用,公共服务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大幅提高。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人才培训项目,力争对全县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开展轮训。
(六)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制订全县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发展激励机制,引导全县文化市场向规模化、规范化、高档次、高品位发展。全面落实文化市场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优化文化市场环境。
(七)体育工作
1、每年举办1—2次全县性大型体育活动。
2、乒乓球训练基地争取达市级水平,力争1-2名优秀运动员进省队。
3、完善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体育志愿者队伍,加大各级培训力度。
4、举办各种融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活动和趣味运动会,以民俗风情、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闹元宵、赛龙舟等活动,打造“江湖山道”休闲体育。
5、体育人口逐年增长,由“十三五”期间的22万人增长到27万,每年递增5%。
6、向全县各学校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县青少年全部达到基本锻炼标准,达标率为100%。
7、设立奖励基金,建立长效的教练员、运动奖励机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八)文化体育产业
1、发展旅游演艺产业。充分利用湖湘文化演艺中心和中国崀山竹王谷篝火演艺剧场,挖掘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展现崀山风土人情的节目,形成独具崀山特色的实景演出品牌。
2、办好特色旅游品牌赛事。充分利用崀山地理优势,做大做强环中国国际自行车赛、攀岩、山地自行车铁人三项赛等体育赛事,形成国际、国内重点旅游品牌赛事,使之传统化、经常化。
3、大力发行体育彩票,实现每年20%增长。
4、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鼓励支持现有的演艺类院团、电影城、印刷企业、艺术品收藏店做大做强,为推动我县文化旅游特色县建设服务。
(九)免费开放工作
继续推进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扩展免费开放场地和开放项目,力争使公共文化服务上档次、上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果。
(十)机构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创新用人机制,确保文艺专业人才后继有人。
(十一)按照《新宁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十二)按照小康社会建设标准,确保文化体育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将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细化方案,分步落实,稳步推进。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调控力度,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加大经费投入。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把这项工作纳入县委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立多种渠道投入机制,在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上级对基层的扶持政策,向上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文化体育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体育,来补充、完善文化体育设施。
(三)抓好队伍建设。一是通过举办专业知识培训,开展技能竞赛、组织岗位练兵、定期考核、考试等多种形式,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二是采取多种形式进入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三是鼓励干部职工自学,自学成才的单位给予奖励。四是向大中院校吸收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毕业生到文化体育工作岗位上来。从而造就一支政治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一专多能的干部职工队伍。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开展作风建设工作专项督查,强化“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落实,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约束机制,为文化改革发展积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新宁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1年12月21日